English

童心不可污

2000-06-11 来源:生活时报 肖祥云 我有话说

前不久,某报刊载了这样一封家长来信,信中写道: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带着6岁的女儿来家作客。一进门,朋友的小女儿就很乖巧地一个个叫“叔叔好、阿姨好、姐姐好……”但我那读6年级的女儿却只回答叔叔好,阿姨好,而不说“小妹妹好”。事后,我问女儿为什么,女儿振振有词“因为我比她大。早上我们在学校门口向老师问好时,老师就从来不说‘同学们好’!”

看到这里,恐怕我们也会同这位家长一样,为孩子的回答所震惊,生出一番感慨。是的,相互之间的问候,本是一种礼尚往来的自觉自愿所为,体现的是礼貌、文明的修养和平等互尊的人格,但都被孩子幼小的心灵加上长幼、尊卑之分,这的确不能不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。

“中华民族是闻名于世的礼仪之帮”,这是我们经常听到和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但是,也应冷静地看到,时下,我们在文明礼貌、公德意识方面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不尽人意之处,“问候的尊卑”就可以算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例。幼者问候长辈、下级问候上级,很少得到真心实意的问候回馈;对他人的问候,长者长辈、位高者往往心安理得地坦然接受。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似乎早已是司空见惯、见怪不怪的了。人们常常会指责“下不敬上”,而又有谁会对“上不尊下”感到奇怪和不平等呢?其实,这恰恰反应了一些人存在的封建意识和等级思想。这种陋习和社会风气、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是不可低估的,因为它完全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。

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,接受外界事物时,受成年人的影响很大。他们幼年时不经意接受的东西,常常会转化为日后的行动。不难想象,如果大人们唯我独尊、目中无人,事事都要分个你尊我卑、你高我低,那么,受此熏陶的孩子步入社会何以能真心尊重他人?即使未影响到孩子的言行,但在他们的心灵中会留下不文明的潜意识,将来要让孩子尊重他人的言行达到“诚于中而行于外”恐怕也就很难了。如此看来,我们成年人确实需要扪心自问一下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